
1. 症候描述:患者出现腰膝酸软、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纳谷欠香、口中乏味、腹胀肠鸣、大便溏薄等症状,畏光,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这类病人多属慢性肝炎,或因治疗不当、失误造成。
2. 治法说明:治疗时应温补肝肾,若肝脏受损,还需养肝、护肝、活血化瘀。
3. 方药列举:选用真武汤、二仙饮、附子理中汤等方药进行治疗。
4. 病例介绍:马xx,女,48岁,马鞍山人,于2003年8月初诊。患者患有乙肝大三阳已10余年,治疗不规范。近期因家务劳累及烦神过多,出现周身疲劳、腰背部酸楚、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等症状,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濡弱。乙肝五项显示“大三阳”,肝功能异常。
5. 治疗过程:初诊时以脾肾阳虚为主,给予附片、桂枝、太子参、苍白术、山药、丹参、五味子、熟地、丹皮、知母、黄芪、仙茅、仙灵脾、木香、砂仁、枳壳、桃仁、红花、泽泻、茯苓等方药,30帖,并肌肉注射1支乙肝疫苗。二诊时,小便清长明显好转,腹胀肠鸣也有改善,大便一日2次,上方加煨柯子肉,30帖,再次肌肉注射1支乙肝疫苗。三诊时,面色红润,大便一日一次,成形,腰酸不明显,上方稍作调整,持续治疗半年后,大三阳全部转阴,肝功能亦全部正常,至今未复发。
6. 经验总结:本病例中,患者明显表现为脾肾阳虚。肾阳虚弱则不温煦周身阳气,导致脾气不振,卫外固基功能不固,易外感。因此,治疗时应固护肾阳,避免使用苦寒伤阳之药。同时,降酶药物的使用需根据病情辨证,不能盲目使用。五味子虽有降酶作用,但仅适用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且无湿热明显的患者。对于湿热明显的患者,应使用其他药物如垂盆草、夏枯草等降酶,并配合疏利肝胆及清利湿热药物,以达到辨证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