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垂盆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景天科,其茎部呈匍匐状,易于生根。它通常在山坡岩石的缝隙、山沟边缘和河边湿润的地方生长,栽培容易,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适合在家前屋后种植。
2. 垂盆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以及急、慢性肝炎等病症。它还能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对于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活动期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3. 垂盆草的常用剂量为鲜品250克,干品15至30克。
4. 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偏虚寒、容易腹泻的人群应谨慎服用垂盆草。
5. 垂盆草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可以作为辅助药材,例如:
a. 肝癌:与半枝莲、生瓦楞、石燕等配伍使用,能够帮助缓解症状,缩小肝肿。
b. 白血病:与猪殃殃、羊蹄、狗舌草等搭配,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c. 肺癌:单独使用垂盆草或与白英搭配,有助于改善病情。
d. 鼻咽癌:鲜垂盆草外敷,并结合其他药材煎服,有助于消除肿物。
e. 消炎退肿:用于蜂窝组织炎等,可外敷垂盆草制成的软膏。
f. 无名肿毒、烫火伤、痈肿恶疮等:鲜草外敷,有助于加速愈合。
g. 毒蛇咬伤:处理伤口后,外敷垂盆草有助于解毒和恢复。
垂盆草的这些应用表明其在传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疗效,但使用时仍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