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个人和单位集资诈骗的刑罚做出规定,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个人或五十万元以上的单位,公安机关应立案追诉。对于构成集资诈骗罪的个人,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个人,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单位犯罪时,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法律分析
1、个人集资诈骗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的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立案追诉。2、构成集资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集资诈骗罪行的金额界限如何判断?
集资诈骗罪行的金额界限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的。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骗取公众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金额界限的具体判断标准包括被骗取的财物金额以及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根据不同的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金额界限的具体数额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金额在一定数额以上,且达到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才会构成集资诈骗罪行。因此,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涉案金额是否达到集资诈骗罪的界限。
结语
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手段,骗取公众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92条,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公安机关应立案追诉。根据不同情节,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金额界限的具体判断标准根据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而定。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九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四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