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吸毒者无法获得孩子的抚养权,而有过吸毒史的也不能作为依据。离婚后,无论由父母哪一方抚养,子女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在抚养权的认定上,我国法律按照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来处理,禁止父母存在吸毒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分析
一、对于吸毒的人有抚养权吗?
吸毒的人没有抚养权,但有过吸毒史不能作为法院判决关于孩子抚养权归属的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也就是说,双方离婚时,如果就孩子抚养权问题,不能协商解决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法院会依据《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进行审判。
二、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对于抚养权的认定,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是要按照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来处理的,即夫妻双方应当严格对照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合法的处理,如果一方存在吸毒或者其它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则显然是不可以具备抚养权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结语
吸毒者即使没有抚养权,也不能成为孩子抚养权的依据。根据《民法典》和《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无论子女由父亲还是母亲直接抚养,他们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同时,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确定抚养权时,应优先考虑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如果父母无法协商解决抚养权问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四十六条 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四章 强制隔离戒毒 第二十五条 吸毒成瘾人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所在地县级、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与其就戒毒治疗期限、戒毒治疗措施等作出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