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一年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二倍的工资,并视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需提出支付请求,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效为一年,从未签订合同满一年开始计算。双倍工资被视为惩罚性赔偿,计算方式有争议。对于入职不超过一年的情况,无争议。建议了解当地计算方式,维护权益。
法律分析
超过一年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二倍的工资,同时视为跟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需要注意的是,二倍工资的支付,需要劳动者自己向用人单位提出,无法协商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关于未签劳动合同请求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为一年,关于此类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期,实务中存在争议,主要是把此二倍工资视为劳动报酬还是惩罚性赔偿。目前在实务中,大多数的地区都把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部分视为惩罚性的赔偿的,从未签订劳动合同满一年开始计算仲裁时效。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关于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也是有争议的,主要有两种:
1、从仲裁时效开始一年内可以请求全部的双倍工资差额部分;
2、从仲裁时效开始一年内,仲裁时效每经过一天,双倍工资差额部分就减少一天。
对于劳动者入职到离职不超过一年的,则不存在上述争议。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际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了解当地的计算方式,以便具体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阅读了上述内容之后,大家应该知道超过一年不签劳动合同的时候,用人单位应该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并且在建立用工关系满1年之后,还会视为双方之间建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超过一年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每月二倍的工资,并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来说,在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双倍工资的要求是必要的,如无法协商解决,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未签劳动合同请求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为一年,计算方式和双倍工资的性质存在争议,建议了解当地的具体计算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自设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