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在支付首付和定金后签署了购房合同,但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被拒绝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购房者无法买房成功,并且定金也可能被开发商没收。比较严重的信用污点包括信用卡连续逾期还款达到3次或者累计逾期达到6次,以及房贷、车贷按揭累计3个月逾期或者没有还款,贷款利率上调导致欠息等。消费者应及时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并采取措施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以避免信用污点导致无法买房。
法律分析
在支付了首付和定金后,签署了购房合同,但随后申请银行贷款时被拒绝了。这种事不常有,可是一旦有了就不是小事了。且不说银行房贷遭拒导致无法买房成功,更有甚者,定金也可能被开发商没收,因为房贷遭拒的过错方是购房者,而不是开发商和银行。
谁也不想自己买房被卡在房贷上面了。但往往自己的一点不小心就导致了信用污点,最后无法拿到房贷。那么哪些情况有可能导致自己的信用污点呢?
一般情况下,比较严重的信用污点是信用卡连续逾期还款达到3次或者累计逾期达到6次。
除了这种之外,还有一些不大常见的逾期情况可能会导致信用污点,我们梳理了一下:
1、房贷、车贷按揭累计3个月逾期或者没有还款;
2、贷款利率上调,没有及时按最新的月还款额还款,导致欠息。
3、长期搁置的信用卡可能产生年费,如果没有按时缴纳会产生信用污点;如果确实不需要,应及时向银行申请注销;
4、信用卡透支消费没有及时还款;
5、为别人提供担保,别人没有按时还款;
6、经济纠纷记录会影响贷款;
7、公用水电燃气费不按时缴纳;
8、信用卡有套现行为;
9、上学期间的助学贷款没有按时还款;
10、身份证信息被盗用办理信用卡差生欠费;
我们在实际办理房贷时,各城市各银行都有区别的审核标准都有区别,针对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也不会一直保留,如果发现自己的信用污点,应及时做出调整,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五年后负面记录即可消除。
拓展延伸
标题:['3. 哪些行为会影响房贷申请?']
根据我国《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房贷时,以下行为可能会影响房贷申请:
1. 征信记录:征信记录是银行评估贷款申请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若申请人的征信记录有逾期、欠息、查询记录等不良情况,金融机构可能会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拒绝贷款申请。
2. 负债情况:申请人申请房贷时,金融机构会查看其负债情况,包括负债金额、负债种类、负债期限等。若申请人负债过多,金融机构可能会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拒绝贷款申请。
3. 收入情况:金融机构会关注申请人的收入情况,包括工资、奖金、投资收入等。若申请人的收入不稳定或者收入不足以支付房贷,金融机构可能会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拒绝贷款申请。
4. 购买房屋的背景:金融机构会关注购买房屋的背景,包括购买房屋的来源、购买价格等。若购买房屋的背景与申请人无关,金融机构可能会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拒绝贷款申请。
5. 贷款成数:申请人可以申请的房贷成数是有限制的,若申请人申请的房贷成数超过金融机构规定的上限,金融机构可能会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拒绝贷款申请。
6. 其他因素:金融机构还可能会关注其他因素,包括申请人是否有购房资格、申请人与配偶的关系等。
因此,在申请房贷时,申请人应尽量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如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负债情况稳定、收入稳定等,以提高房贷申请的成功率。
结语
购买房屋时,购房者在支付首付和定金后签署了购房合同,但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被拒绝了。这种事情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就是一件大事。购房者需要意识到,银行房贷遭拒会导致无法买房成功,而定金也可能被开发商没收。因此,购房者应该保持良好的信用习惯,避免信用卡连续逾期还款、房贷按揭累计逾期等不良行为,以免自己的信用污点导致无法购房。及时发现信用污点并做出调整,五年后负面记录即可消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 买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但是已经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并与担保权人办理了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抵押权人请求买受人偿还贷款或者就抵押的房屋优先受偿的,不应当追加出卖人为当事人,但出卖人提供保证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 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 买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亦未与担保权人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担保权人起诉买受人,请求处分商品房买卖合同项下买受人合同权利的,应当通知出卖人参加诉讼;担保权人同时起诉出卖人时,如果出卖人为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提供保证的,应当列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