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抚养权纠纷强制执行未作规定,但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时,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期限为两年。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抚养权纠纷能否强制执行
民法典对抚养权纠纷能否强制执行没有作出规定,而民事诉讼法规定,抚养权纠纷向法院起诉后,被执行人对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不执行的,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执行开始方式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法典对抚养权纠纷的强制执行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抚养权纠纷的生效判决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情况,法院会根据双方具体情况判决,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为依据。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第一千零七十四条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收养 第一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 第一千零九十四条 下列个人、组织可以作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儿童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