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其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对要约人具有法律效力,但对受要约人只有在承诺时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要约应具备具体确定的内容,并表明要约人受其约束。以对话方式表达的意思表示在对方知晓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表达的意思表示在到达对方时生效。
法律分析
要约具有法律效力,在其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其生效后要约人受要约所表达的意思表示拘束,此时要约对要约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对于受要约人的法律效力只有在其作出承诺时才具有。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
拓展延伸
法律效力的认定及相关影响
法律效力的认定及相关影响是指对于一项事物或行为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判断以及这种法律效力可能带来的后果。在法律领域中,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特定主体产生的约束力和权益保护。对于一个事物或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判例等。认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益和责任。相关影响包括法律效力的生效与失效、合同的履行与解除、权利的行使与限制等。因此,准确认定法律效力及其相关影响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规定,要约具有法律效力,要约人在其到达受要约人时即生效。受要约人在作出承诺时,要约对其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的认定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事物或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益和责任。因此,准确认定法律效力及其相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
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