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行逆施
汉语成语
基本信息
详细解释
成语故事
倒行逆施
【拼音】: dào xíng nì shī
【解释】: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举例造句】: 在压迫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疏解和抗议都无用,压迫者是可以任所欲为,倒行逆施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近义词】: 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反义词】: 嘉言善行、因势利导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违背情理[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倒行逆施
外文名
go against the tide of history
拼音
dào xíng nì shī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释义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近义词
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大逆不道、左书右息
反义词
嘉言善行、因势利导、正道直行
词性
含贬义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收起
基本信息
【词目】倒行逆施
【英译】retroact;retroaction ;go against the tide of history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大逆不道、左书右息
【反义词】嘉言善行、因势利导、正道直行
【基本解释】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详细解释
含义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1]
出处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2]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史记》[2]
典故
当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跑时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这个国家。"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
申包胥逃到山中,让人对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道歉,说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意思是说,我好像在天已黑时,还要赶很远的路,所以我只好颠颠倒倒行走,违反常理办事。实际上是伍子胥形容自己年纪大了,怕没有时日报仇,故要违反天理。后用“倒行逆施”形容做事违背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