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犬不宁的意思
成语故事鸡犬不宁出自哪里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意指连家中的鸡狗都无法享受到安宁,形容环境吵闹、动荡不安到了极点。
成语故事
成语“鸡犬不宁”出自明代凌漾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书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捕蛇时不幸被蛇咬死,而他的儿子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当有人劝他不要继续捕蛇时,他悲愤地表示,他宁愿被蛇咬死,也不愿意放弃这份工作,因为他需要靠捕蛇来缴纳官府的赋税。这个捕蛇人还告诉劝告他的人,如果他捕到的是毒蛇,他的命运就会比邻居们好。因为有些邻居已经破产,生活困苦。当地官员征收赋税时,粗暴地闯入村子,大声喝骂,甚至动手打人,村民们吓得胆战心惊,苦苦哀求。这样的情景下,连鸡狗都无法安宁,更不用说人了。
成语来源和正确读音
成语“鸡犬不宁”的正确读音是“jī quǎn bù níng”。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凌漾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
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鸡犬不宁”的近义词有“鸡飞狗跳”,而它的反义词是“鸡犬不惊”,形容的是非常平静安宁的环境。
成语的用法和例句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环境非常不安宁,多用于贬义。例如:“越是在人心不定、鸡犬不宁的当口,我们越是要心里有谱。”
成语的英文翻译
“鸡犬不宁”的英文翻译是“Even the chickens and dogs are not at peace.”,用来表达一种极度不安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