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3年,期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可中断,并重新计算,如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同等效力的情形。
法律分析
三年。
欠钱不还的诉讼时效是3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欠债拖延会带来哪些后果?
拖延还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欠债会积累利息和滞纳金,使债务不断增加。如果拖延时间过长,债权人可能会采取法律行动,如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导致进一步的法律纠纷和费用。此外,欠债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使得未来获得贷款、信用卡或租赁房屋等变得更加困难。债务问题也可能给个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影响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因此,及时还清债务是明智的选择,避免拖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
结语
三年,是欠债不还的诉讼时效。权利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的日子开始计算。履行请求、同意履行义务、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及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情形,都会中断诉讼时效,并重新计算期限。拖延还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利息滞纳金的累积、法律纠纷和费用的增加,个人信用记录的受损,以及心理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因此,及时还清债务是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利后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