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企业单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而进行罚款的情况。如果员工对事故负有完全责任,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全额赔偿,并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金额不能超过员工工资的20%。同时,扣除后的员工实得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保障标准。此外,用人单位在扣减员工工资时,也有法律规定限制,不能全扣,全扣违反法律规定。规定是每月扣减的工资不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减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1.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任何企业单位都无权实施罚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企业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而进行罚款的情况。
2.如果员工对事故负有完全责任,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全额赔偿,并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是,每月扣除的金额不能超过员工工资的20%。同时,扣除后的员工实得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保障标准。
一、重大损失处罚员工标准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对于公司扣除员工所有工资的情况,公司不能扣除超过员工工资的20%,如果员工确实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单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二、用人单位让员工处罚扣工资合法吗
是合法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在实践中,因为员工的过错,造成公司损失,公司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公司的经济损失,但是公司支付给员工当月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对于没有经济损失的迟到、早退等,公司可以以扣工资的方式处分,至于扣款金额,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规定,根据单位内合法的规章制度确定(单位合法的规章制度应该是事先全公司公示,而非事后告知,且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扣除经济处分后,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经济处分的金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
三、试用期突然离职公司有权扣我工资吗
公司扣员工工资的是按月限制的,不能全扣,全扣违反法律规定。规定是每月扣减的工资不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减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要是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就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结语
企业在合法范围内无权实施罚款,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许多企业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而进行罚款的情况。如果员工因本人原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可以要求员工赔偿并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同时,扣除后的员工实得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保障标准。在实践中,公司可以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但不能全扣工资,扣减后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四条 【扣押劳动者身份等证件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