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特征是基于共同关系产生的共同共有,财产权利不分份额,各共有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范围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以及其他应当共同所有的财产。
法律分析
1、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特征
第一,共同共有产生的基础是共同关系。
共同共有依据共同关系而产生。没有这种共同关系的存在,就不能发生共同共有关系。但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共同共有也可以约定,但该条规定的“约定”,主要是指《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
第二,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
共同共有的财产权利不分份额,只要共同关系存在,共同共有人就不分份额地共同享有权利。各共同共有人行使的权利及于整个共有财产,而不仅仅及于共有财产的某个部分。
第三,各共同共有人对共同财产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平等
只要共同关系存在,各共有人对全部共有财产就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也是平等的。
2、夫妻共同共有财产范围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共有:
(1)工资、奖金;
(2)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指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没有明示归一方所有的;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拓展延伸
婚前购房拆迁后,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前购房拆迁后,判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查看婚前购房的方式,如果是以夫妻双方的共同名义购买,通常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其次,要考虑拆迁后的房屋补偿款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配。如果补偿款被用于购买新房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可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另外,夫妻双方的婚前协议或财产约定也会对判断产生影响。最后,在处理离婚财产分割时,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因此,具体情况需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具体建议。
结语
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特征是基于共同关系产生,权利不分份额且平等,而夫妻共同共有财产范围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赠与所得财产和其他共同所有财产。对于婚前购房拆迁后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判断,需考虑购房方式、拆迁补偿款用途以及婚前协议等因素,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建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五十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