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与学校签订的劳动合同可约定违约金,但数额不得超过培训费用。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在合同中约定竞业并约定经济补偿。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法律分析
教师与学校签订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受《劳动合同法》约束管辖。但如果双方有约定期限协议的,可以约定违约金。关于违约金的问题,有以下明确规定:第一,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二,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中,在竞业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三,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只有在规定约定服务期和条件下才能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拓展延伸
转校支付违约金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转校支付违约金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合同双方应自由订立合同,并且合同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转校支付违约金的合同可能被认为是合法的,特别是当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明确的约定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根据具体的法律体系和司法解释,转校支付违约金的合同可能受到一些和条件。因此,要确定该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需要详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条款以及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建议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并且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条款,并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期间按月给予经济补偿。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除非在规定的服务期和条件下。转校支付违约金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十章附则第八十五条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的办法,由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五章教育教学第三十九条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