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双方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但需遵守民事诉讼法规定。不是所有合同都可约定管辖法院,如农村土地承包、房屋租赁、建设工程、政策性房屋买卖等纠纷需由专属管辖法院处理。
法律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5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如果买卖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已经约定有管辖条款的,应当首先按其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可以约定合同的管辖法院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是由不动产所在法院专属管辖的。
拓展延伸
合同纠纷管辖权约定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分析
合同纠纷管辖权约定的法律规定与实践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当合同纠纷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权。然而,这种约定在实践中并不总是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对合同约定的管辖权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同时,法院还会考虑公平、合理和实际可行性等因素。此外,不同类型的合同纠纷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合同纠纷,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管辖权,同时在实践中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可以约定管辖权,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等。合同纠纷管辖权的约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法院会审查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考虑公平、合理和实际可行性。为有效解决合同纠纷,当事人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约定管辖权,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八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五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十四条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