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离婚请求赔偿困难。《民法典》规定离婚损害赔偿需符合特定情形,如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或其他重大过错。赔偿金额受过错程度、认错态度、经济能力、精神伤害严重程度和受害人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受害人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赔偿金额及未来生活产生影响。综上,家庭冷暴力离婚赔偿请求较为困难。
法律分析
由于家庭冷暴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暴力,所以家庭冷暴力离婚时,请求赔偿一般是比较难获得支持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影响离婚损害补偿金额的因素
1、过错程度。过错程度可以通过过错方侵权的手段、场合、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反映。这些具体情节反映着其主观恶性的不同,不同情节所造成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所应受到惩罚的程度也不同。
2、认错态度。过错方的事后态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过错方于事后积极承认错误并积极抚慰受害人,努力取得受害人的理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必将减少并易于克服。相反,如果侵害行为发生后过错方仍然态度蛮横,无认错之意,甚至恶语相向,暴力遗弃,则必将加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
3、过错方的经济能力。过错方的经济能力是比较容易衡量的一个标准,尤其是考虑到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相对偏低的现实,应着重考虑过错方经济能力这一因素。
4、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不同性别、年龄段、性格的人对精神伤害的抗击能力和恢复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同样的过错行为,在不同的受害人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5、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不仅影响着一定数额的赔偿金能否达到他(她)的预期,达到抚慰的目的,有时甚至影响到受害人及其子女以后的生活。无论对受害人实质的补偿还是从人道主义考虑,都必须结合受害人自身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
结语
家庭冷暴力离婚时,请求赔偿并不容易获得支持。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只有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以及其他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影响赔偿金额的因素包括过错程度、认错态度、过错方的经济能力、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受害人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以达到实质补偿和人道主义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九十条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