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包括: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费、违反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益。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拓展延伸
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的规定及相关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时间限制是根据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如果劳动合同因劳动者辞职或到期终止,雇主应在劳动关系终止后15日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劳动合同因雇主解雇或劳动者提前解除而终止,雇主应在劳动关系终止后7日内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特殊情况下,如经济困难、企业破产等,支付时间可能会有所延迟。此外,支付经济补偿金还需遵守相关的程序和要求,如劳动合同解除证明、支付方式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参考劳动法及相关规章制度。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用人单位应及时支付经济补偿金。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15日内,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特殊情况下,支付时间可能有所延迟。此外,支付经济补偿金需遵守相关程序和要求,如劳动合同解除证明、支付方式等。具体规定和要求可参考劳动法及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是用人单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