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劳动存在事实但未签订合同,可先协商,如不成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未支付足额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向当地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
法律分析
没签订合同,但存在事实的工程劳动。可以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拓展延伸
合同纠纷:缺失的契约,维权难题?
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合同缺失而引发的争议和纠纷。当合同缺失时,双方当事人可能面临着维权难题。缺失的契约意味着双方无法明确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导致争议的解决变得困难。维权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涉及到举证、调查取证等复杂的程序。此外,缺失的合同也可能给争议解决带来不确定性,可能需要依赖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来填补合同缺失的空白。因此,合同缺失给双方当事人带来了维权上的困难和不确定性,需要寻求合适的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
结语
在工程劳动中,若未签订合同却存在事实关系,可以先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仲裁委员会机关申请仲裁。此外,劳动者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时,法院将依法发出支付令。合同纠纷可能导致维权难题,缺失的合同意味着无法明确约定的权利和义务,解决纠纷需依赖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因此,双方当事人应寻求合适的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以克服维权困难和不确定性。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