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一方无过错则最多承担10%赔偿责任,但若事故是由非机动车、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则机动车不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规定旨在提醒机动车驾驶者要小心出行,但不能让行人有恃无恐地违反交通法规。责任与过错成正比,行人负全部责任时,即使有生命消逝,机动车最多只需承担10%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但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驾驶机动车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危险的作业,当驾驶者驾车上路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行人安全的一种威胁。在行人和机动车之间,行人的血肉之躯明显是处于劣势的。所以,法律才会有这样的规定,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提醒机动车的驾驶者,一定要小心出行。但决不能因为法律有这种保护,行人就可以有恃无恐地违反相关的交通法律规定。责任是跟过错成正比的,如果行人负担全部责任,即使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消逝,机动车也最多只承担10%的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无责任赔偿的10%引发的法律纠纷与争议
无责任赔偿的10%引发的法律纠纷与争议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当一方要求无责任赔偿的10%,另一方可能会对此提出质疑并引发争议。这涉及到赔偿责任的界定和计算方法的争议。一方可能主张该10%应该基于实际损失进行计算,而另一方则认为应该基于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计算。这种争议可能导致法律纠纷,需要通过法庭或其他争议解决机构进行解决。在解决这类纠纷时,法院将考虑双方的合同约定、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相关证据,以确定最终的赔偿金额。因此,无责任赔偿的10%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与争议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解决,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存在一定的限制。虽然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时,其赔偿责任不超过10%,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人可以无视交通法规。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重要关注点,法律的规定旨在提醒机动车驾驶者要小心驾驶。然而,对于无责任赔偿的10%引发的争议和法律纠纷,需要依靠法律程序来解决,以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