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后,如果对方不履行,可以通过向原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实现自己的权益。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一方不履行调解书内容,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法院调解后对方不履行,应该向原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就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一方不履行调解书内容的,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拓展延伸
法院调解书生效后,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人民法院作出调解书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该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交具体执行案件的相关材料,包括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书、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等。同时,申请人还需提供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存在财产可供执行。
在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人可以选择向作出调解书的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向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为1年。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强制执行可能会对被执行人产生影响,因此应慎重考虑。在申请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申请流程和法律规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准备好相关材料。
结语
法院调解后,如果对方不履行,可以通过向原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实现自己的权益。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一方不履行调解书内容,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执行机构,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第二百三十七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