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继承规定: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但房屋可以继承。在房屋存在期限内,宅基地可以继续使用。《民法典》允许自然人通过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包括指定继承人、赠与他人或设立遗嘱信托。
法律分析
1、有的,宅基地只能由本村居民享有。子女户口已经迁出的,不再享有本村宅基地。
2、子女户口迁出的,农村父母去世后,父母所享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如果宅基地上有房屋的,可以子女依法继承,不论子女户口是否在本村内。
在房屋存续期限内,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宅基地可以继续使用至房屋消灭时止。原是农村居民,子女参加工作已为城镇人口,在农村的父母去世后其宅基地使用权应当交还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房屋还存在的,其房屋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宅基地允许房屋继承人使用。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拓展延伸
农村宅基地继承权:子女是否享有优先继承权?
在农村地区,宅基地继承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子女在父母过世后是否享有优先继承宅基地的权利引发了广泛讨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其继承权受到特殊的限制。根据该法,子女在父母过世后享有优先继承宅基地的权利,但前提是子女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无房或住房条件差等。此外,如果子女不符合继承条件,宅基地的继承权将向其他合法继承人开放。因此,子女并非自动享有宅基地的优先继承权,而是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行使该权利。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考虑到子女的住房需求。
结语
农村宅基地继承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子女在父母过世后是否享有优先继承宅基地的权利引发了广泛讨论。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享有宅基地继承权,如无房或住房条件差等。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考虑到子女的住房需求。因此,子女并非自动享有宅基地的优先继承权,而是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行使该权利。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农村土地资源的平衡利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