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客观: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可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对于未作出裁定或有明显错误的再审申请,当事人可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
法律分析
律师解答:不可以。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六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一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拓展延伸
民事纠纷终审判决是否具有最终法律效力?
民事纠纷终审判决具有最终法律效力。一旦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该判决即产生法律效力,成为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义务和权利的最终确认。根据我国法律,双方当事人在终审判决生效后,不得再就同一纠纷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终审判决的法律效力保障了司法裁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促进了法律秩序的维护。然而,民事当事人仍有其他途径来解决纠纷,如申请再审、请求执行等,以确保合法权益的实现。因此,终审判决虽然具有最终法律效力,但并不意味着纠纷的终结,当事人仍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结语
终审判决具有最终法律效力,但并不意味着纠纷的终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再审、请求执行等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终审判决的法律效力保障了司法裁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了解决纠纷的其他途径。当事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以确保自身权益的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三条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七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