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用工关系规定方式,包括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方式。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工作制度,包括标准工时、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最后提醒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到用人单位应聘,并签订相应工程的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一、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规定劳动者的用工关系?
可以采用的用工关系规定方式包括: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共计3种方式。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有合同的终止时间。无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有合同无确定的终止时间。
二、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分,有固定期限用工、无固定期限用工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3种方式。
1、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有合同的终止时间。
2、无固定期限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有合同无确定的终止时间。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的期限。
三、从聘用劳动者的身份来分,有固定用工、临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3种方式。
1、固定用工,称为固定工,用工手续完备,签订劳动合同,享有全部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2、临时用工,称为临时工,有的单位叫外聘工,用工手续不完备,一般不签劳动合同,规范点的签订劳务合同。工资福利待遇与固定工相差一大截,同工不同酬,没有社会保险。此种情况虽然违法,却大量存在。
3、非全日制用工,称为小时工,在用人单位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即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或者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工资按小时计发,一般不签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
四、从工作制度来分,有标准工时工作制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用工,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用工3种方式。
1、标准工时工作制:适于工作时间固定,即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员。例如行政人员。
2、不定时工作制:适于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需要机动作业或工作,执行弹性工作时间的人员。例如推销人员等。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适于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需要连续作业或工作的人员。例如铁路、航空、旅游等行业的人员。
劳动合同区分工程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在司法实践中,用人单位为了工作需要,需要对招收的劳动者进行工种区分,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管理。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到用人单位进行应聘,并签订相应工程的劳动合同,具体情况应当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来进行签订。
结语
劳动用工关系的种类及规定方式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方式。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来看,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用工方式。从聘用劳动者的身份来看,有固定用工、临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从工作制度来看,有标准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劳动合同的区分工程的现象较为常见,用人单位需要对招收的劳动者进行工种区分,以便于管理,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到用人单位应聘并签订相应工程的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的义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