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的条件包括: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包括犯罪尚未被发现、犯罪分子尚未归案等情况;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使犯罪分子逃到外地并在外地投案,也可被认定为自首。
法律分析
事实上,按规定法律上认定自首要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自动投案
具体地,以下三种情况都属于自动投案:
(1)犯罪后,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以前投案;
(2)犯罪后,犯罪事实被发现,但是尚未锁定犯罪分子;
(3)犯罪后,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都被发现,但是犯罪分子尚未归案。
所以,犯罪分子出事后逃到外地,并在外地自动投案的,其实属于以上情形,不是消极自首的情况。
2、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即犯罪分子被捉拿归案后,主动交代自己主要的犯罪事实。这是认定自首另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自动投案后又不做交代的,将难以认定自首。
不过,犯罪分子犯罪后逃到外地,并找到了外地的司法机关投案,要注意异地管辖的问题。但是,法律上又明确了异地投案的,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拓展延伸
犯罪嫌疑人面临逃离家乡投案自首的道德困境
犯罪嫌疑人面临逃离家乡投案自首的道德困境,涉及到个人道德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权衡。在这种情况下,嫌疑人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社区和受害者的影响。逃离家乡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对亲人造成伤害,同时也逃避了应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责任。然而,投案自首则展示了嫌疑人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悔过之心,为受害者和社会作出了补偿和道歉的努力。在道德上,嫌疑人应该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承担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以期在社会中重新建立起信任和尊重。
结语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法律规定,自首要具备以下条件: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包括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以前投案、犯罪事实被发现但犯罪分子尚未锁定、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都被发现但犯罪分子尚未归案;犯罪分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如果犯罪分子在逃离家乡后找到外地的司法机关投案,也可以认定为自首。在道德上,嫌疑人应该勇敢面对错误,承担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为受害者和社会作出补偿和道歉的努力,以期在社会中重新建立起信任和尊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八条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各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三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百一十二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二)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四)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五)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六)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七)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八)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