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破坏武器装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法律依据。破坏电力设备罪指犯罪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客观上是破坏电力设备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破坏武器装备罪指犯罪行为对国防建设秩序造成危害,主观上是故意,客观上是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破坏武器装备罪有明确的刑罚规定。
法律分析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属于公共安全。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客观方面是破坏电力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
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
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破坏武器装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防建设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破坏重要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结语
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破坏武器装备罪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和第三百六十九条,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对于破坏电力设备罪,如果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对于破坏武器装备罪,根据情节的不同,处罚也有所不同。在执行法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以维护公共安全和国防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修正):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七十二条盗窃电力设施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电力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修正):第七章电力设施保护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
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爆破及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规定,经批准并采取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修正):第一章总则第六条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