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和竞业限制条款,但需注意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违约责任及经济补偿应合理明确。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此处的竞业限制,是指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和第24条的规定,签订一份公平、合法的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应注意以下方面:
(1)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中,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原则上应当以能够与用人单位形成实际竞争关系的地域为限。
(2)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3)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违约责任要有明确约定。所约定的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必须合理、可行,不能超过劳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4)用人单位给付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是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前提,补偿数额应明确,支付方式是在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期限内按月支付。
拓展延伸
竞业限制条款的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
竞业限制条款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法律工具,旨在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机密信息。根据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制定竞业限制条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条款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劳动法和反垄断法。其次,条款应明确规定被限制人的范围、限制时间和地域范围。此外,条款应合理、明确地定义竞业行为和保护的商业利益,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执行性。最后,制定竞业限制条款时应遵循公平原则,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就业机会。综上所述,企业在订立竞业限制条款时应综合考虑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以确保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从而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
结语
竞业限制条款是保护企业商业利益的重要法律工具。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和第24条的规定,制定竞业限制条款需注意合法性和有效性。限制范围、地域、期限应合理,并不得违反法律规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承担竞业限制义务。违约责任应明确约定,违约金数额应合理。同时,用人单位应提供经济补偿,并按月支付。制定竞业限制条款需遵循公平原则,兼顾员工利益和就业机会。综上所述,企业应综合考虑法律要求和最佳实践,保护商业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章 管理人 第二十二条 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
债权人会议认为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不能胜任职务情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
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五条 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章 债权人会议 第二节 债权人委员会 第六十八条 债权人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督债务人财产的管理和处分;
(二)监督破产财产分配;
(三)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
(四)债权人会议委托的其他职权。
债权人委员会执行职务时,有权要求管理人、债务人的有关人员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作出说明或者提供有关文件。
管理人、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拒绝接受监督的,债权人委员会有权就监督事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