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要求满足条件,包括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请求和事实、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选择本人到法院、律师代理、网上或邮寄方式进行立案。准备材料包括起诉书、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被告身份证明等。公司作为原告需提供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证明,并盖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法律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当事人要求起诉,起诉必须符合这些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管辖。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且通知当事人。
一、到法院起诉必须本人去吗?
网友咨询:因为本人在外地打工,到法院起诉需要本人亲自去提交吗?
当事人不一定要亲自到法院起诉。因自己身体状况、路途遥远、没有时间等各种原因,自己不能够到法院提交诉讼材料。
二、当事人可以选择哪些方式立案?
1、当事人带齐起诉材料,亲自到法院立案庭提交材料,进行立案。
2、当事人聘请律师,由律师进行诉讼代理。不用自己写起诉状和不用到法院立案,由律师处理。
3、网上立案
首先在法院网站或者法院诉讼服务网站进行实名注册登陆,然后在网上立案平台提交立案申请及相关诉讼材料。法院审核通过后进行登记立案,缴纳诉讼费。
4、邮寄立案
当事人首先拨打法院立案庭电话,并按要求将起诉材料通过邮政寄出,然后耐心等待法院的处理。邮寄立案需要注意问题:1、起诉书递交期限;2、到邮政及其他快递公司寄出,邮寄单写明具体寄收件人、物品名称、寄件日期;3、保留好带邮戳的邮寄凭证。4、和法院确认收件,及时交诉讼费。
三、民事案件当事人去法院起诉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1、起诉书(看自己什么方式提交,准备纸质版和电子版)。
2、原告的身份材料,准备身份证件。如果是公司作为原告,需要准备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
3、授权委托书,比如聘请律师、亲属代理等。
4、受托人身份材料,适用于公司员工处理案件,要提供身份证。
5、被告身份材料,比如个人身份证、户口本等,单位的工商登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6、证件材料需要附证件材料清单。
备注:如果公司是原告的,起诉书、授权委托书需要公司盖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管辖。法院应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不一定需亲自到法院,可选择带齐材料亲自立案、聘请律师代理、网上或邮寄立案。准备材料:起诉书(纸质版和电子版)、原告身份证件、授权委托书、受托人身份材料、被告身份材料等。公司原告需盖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