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及伤残津贴分级:一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为85%,三级为80%,四级为75%。伤残补助金也按级别给予,一级为27个月工资,二级为25个月,三级为23个月,四级为21个月。五至六级伤残补助金为18至16个月工资。七至十级伤残补助金为13至7个月工资。各省可制定具体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
法律分析
如果农民工遭遇工伤,一次性伤残津贴的标准如下:
1、一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
2、二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5%;
3、三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0%;
4、四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75%等。
三、工伤赔偿费用分类有哪些
工伤赔偿标准:
一级至四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2、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五级至六级伤残: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2、伤残津贴: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各省的也哭制定具体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
拓展延伸
农民工一次性伤残津贴的申请流程和条件是什么?
农民工一次性伤残津贴的申请流程和条件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和相关政策规定而确定的。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劳动合同、工伤鉴定书等。申请流程一般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评定津贴金额等环节。申请人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在工伤事故中受到伤残、经劳动能力鉴定被认定为一定程度伤残等。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条件可能因地区和政策而有所差异,建议申请人咨询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相关机构获取详细信息。
结语
农民工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十级,一次性伤残津贴和伤残补助金根据本人工资的比例确定。申请一次性伤残津贴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办理。具体的申请流程和条件可能因地区和政策而有所差异,请咨询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相关机构获取详细信息。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