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由于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不予起诉或免除刑罚。相对不起诉并不等同于无罪,而是终结诉讼环节在阶段。相对不起诉与免于刑事处罚的区别在于对象和决定机关不同。免于刑事处罚适用于已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的人,由决定;而相对不起诉适用于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人,由决定。
法律分析
相对不起诉指的是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相关规定如下:
1、相对不起诉指的是人民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由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行为情节轻微,属于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情形。
相对不起诉就是无罪了吗
1、若人民对于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若满足不需判处处罚的情形或免除处罚的情形时是无罪的;
2、相对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已经涉嫌犯罪,只是因为犯罪情节轻微,人民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将诉讼环节终结在阶段。
不起诉和免于刑事处罚有什么不同
1、性质不同:免予刑事处罚是针对的对象是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不起诉的对象则包括不构成犯罪、指控犯罪证据不足或存疑、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
2、作出机关不同:免予刑事处罚由作出,而不起诉决定则由作出。
拓展延伸
了解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相对不起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检察机关或机关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态度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决定不对其提起公诉或不进行立案侦查的一种处理方式。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轻微犯罪、初犯、自首、立功等情况。然而,相对不起诉并非适用于所有犯罪案件,其具体条件包括犯罪事实清楚、社会危害小、被害人同意等。在适用相对不起诉时,还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赔偿被害人损失等因素。综上所述,相对不起诉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需要在具体案件中权衡各种因素,以实现公正、公平的法律处理。
结语
相对不起诉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人民在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的情况下,根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犯罪行为轻微等因素,可以决定不对其提起公诉。相对不起诉并非意味着无罪,而是在阶段结束诉讼程序。与免于刑事处罚相比,相对不起诉的对象范围更广,决定机关也不同。在具体案件中,相对不起诉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以实现公正、公平的法律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