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法律援助制度:经济困难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包括刑事案件、赡养费等法律事项。申请需提供身份证明、经济状况证明等材料。申请流程包括初审、法律咨询、主任审批等环节。
法律分析
需要缴纳诉讼费,条件困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司法所法律援助制度
(一)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公民,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1)住所在本地或者事由发生在本地;
(2)有证据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
(3)经济困难或者发生突发性事件无能力支付或者无能力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前款所称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
2、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由法院指定刑事辩护的被告人。
(二)法律援助的范围
1、刑事案件;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法律事项;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4、盲、聋、哑人和其他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5、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6、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7、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法律事项;
8、其他确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项。
(三)申请法律援助需提交的材料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并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2、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的有关材料;
3、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出具的本人以及其家庭经济
状况证明;
4、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法律援助实施程序
1、申请人提出申请;
2、接待人员初审;
3、同意申请不同意申请;
4、(填写《申请表》)(提供法律咨询);
5、“中心”主任审批;
6、批准不批准;
7、(通知申请人);
8、通知申请人通知承办人;
9、结案归档。
结语
申请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提供帮助。申请需提交身份证明、合法权益证据及经济状况证明等材料。法律援助范围包括刑事案件、赡养费、赔偿请求等多个方面。申请流程包括初审、咨询、主任审批、批准等环节。司法所法律援助制度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公正、平等的法律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