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具体步骤包括:申请单位或职工本人前往当地社保机构,提供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工伤认定书申请印件、工伤待遇申报表、劳动能力鉴定书原件以及医疗费用发票、诊断证明、病历资料等。关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否需要缴税,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工伤保险待遇是不用交税的。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标
法律分析
一、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具体步骤:
1. 申请单位或职工本人需携带相关规定的申请资料,前往当地社保机构进行申请。
2、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工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工伤认定书申请印件;工伤待遇申报表(可在医保窗口领取或者在当地人社局网站上下载);劳动能力鉴定书原件;如有医疗费用,还需要医疗费用发票、诊断证明、病历资料(如是住院费用,则提供出院小结、费用清单)。
?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否需要缴税
这个属于工伤保险待遇的一种,是不用交税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的规定:
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待遇、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等,以及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因此个人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如符合上述规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个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三、供养亲属抚恤金法律规定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该条文对丧葬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计算标准及其方法规定较为详细,但对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的年限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这就造成司法实践中对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数额的不确定性。另外,与该条例配套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也仅对工亡职工配偶、父母等的最低适用年龄,而对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的年限亦未做出明确规定,致使该问题遗留至今。
结语
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已在文中详细说明。同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个人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如符合相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标准和方法在《工伤保险条例》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中有详细规定,但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年限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
法律依据
残疾人保障法(2018-10-26) 第三十八条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益。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 第十五条 具有高度致残风险的用人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残疾预防相关知识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致残风险,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