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拘留的条件及法律依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条件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被发觉、被害人或亲眼目击者指认、发现犯罪证据、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身份不明、涉嫌流窜、多次或结伙作案。
法律分析
具备以下条件会被派出所拘留:
1、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2、满足法定的拘留的情形之一;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具备什么条件会被派出所拘留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拓展延伸
派出所拘留的程序和限制条件是什么?
派出所拘留的程序和限制条件是指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当派出所认定某人涉嫌犯罪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时的规定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派出所在拘留时需要依法出具拘留通知书,并在24小时内将被拘留人送交审查机关。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0日,但在特定情况下可延长。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如知情权、辩护权等,同时也受到一系列限制条件的约束,如禁止离开指定区域、与外界联系等。拘留程序和限制条件的遵守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
结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派出所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满足预备犯罪、被指认犯罪、有犯罪证据等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拘留程序和限制条件的遵守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派出所在拘留时需依法出具拘留通知书,并在24小时内将被拘留人送交审查机关。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0日,但特定情况下可延长。被拘留人在此期间享有一定权利,同时受到一系列限制条件的约束。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三十一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或者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三)拘留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
(四)具有本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释放被拘留人,发给释放证明书;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六节 查封、扣押 第二百三十二条 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子邮件、电报,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扣押邮件、电报通知书,通知邮电部门或者网络服务单位检交扣押。
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解除扣押邮件、电报通知书,立即通知邮电部门或者网络服务单位。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七节 查询、冻结 第二百四十三条 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可以为一年。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