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还有意地实施的行为。主观故意的存在,是判定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在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是影响量刑的关键因素之一,会对刑量的确定产生重要影响。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主观上的故意:(一)明知是违法的行为,仍然予以实施的;(二)认识到可能是违法的行为,但放任其发生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在职务犯罪中,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一)情节恶劣;(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职务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对刑量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对此也有着明确规定。犯罪人应当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