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侵犯专利权诉讼的时效是多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23 19:42:10
文档

侵犯专利权诉讼的时效是多长?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存在特殊情况:超过两年的起诉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对于连续或断断续续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在两年内主张权利,即使侵权行为仍在继续。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而债权请求权受限于诉讼时效。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要求在授权后提出,因授权前临时保护措施导致起诉时效起算点有两个选择。诉讼时效以专利授权日或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的较晚者为起算点。法律分析;《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推荐度:
导读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存在特殊情况:超过两年的起诉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对于连续或断断续续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在两年内主张权利,即使侵权行为仍在继续。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而债权请求权受限于诉讼时效。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要求在授权后提出,因授权前临时保护措施导致起诉时效起算点有两个选择。诉讼时效以专利授权日或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的较晚者为起算点。法律分析;《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存在特殊情况:超过两年的起诉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对于连续或断断续续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在两年内主张权利,即使侵权行为仍在继续。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而债权请求权受限于诉讼时效。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要求在授权后提出,因授权前临时保护措施导致起诉时效起算点有两个选择。诉讼时效以专利授权日或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的较晚者为起算点。

法律分析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不过,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存在两种特殊情况:

(一)超过二年的起诉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往往是连续的,有时甚至是断断续续的。如果从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起二年内,专利权人未主张权利,而二年之后,侵权行为仍在继续,这时如果不能对专利权人进行保护,显然是不公平的。

专利权人的请求权可以分为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前者指停止侵权,从时效制度的目的出发,这类请求权本身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后者指赔偿损失,当然适用诉讼时效,但是从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的侵权损失赔偿额,仍然处于诉讼时效期间之内。

(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

发明专利的一项特殊之处是,授权前的临时保护,由于发明专利实行“提前公布、实质审查”,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即行公布,这时其他单位或个人完全可以实施公开的发明技术,这种行为在授权之前不视为侵权。根据《专利法》第13条规定,上述单位或个人应支付适当的费用,这就是对发明申请的临时保护措施。

专利权人可以在授权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这种要求被拒绝,专利权人只有等到授权之后才能要求专利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实质审查可能还未开始,或者已开始但尚未结束,到授权之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要求自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起计算时效,则完全会出现专利权人有资格起诉时已超过二年的现象。

于是,这类诉讼的时效有两个起算点:二是专利授权之日;二是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以其中的晚者为实际起算点。

结语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但存在两种特殊情况。首先,超过二年的起诉可以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特别是对于连续或断断续续的侵权行为。其次,对于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由于发明专利在授权前享有临时保护,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可以是专利授权之日或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之日中的晚者。这样的规定旨在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主张权利并获得相应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四条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七条 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文档

侵犯专利权诉讼的时效是多长?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存在特殊情况:超过两年的起诉和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对于连续或断断续续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在两年内主张权利,即使侵权行为仍在继续。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而债权请求权受限于诉讼时效。授权前的发明技术使用费要求在授权后提出,因授权前临时保护措施导致起诉时效起算点有两个选择。诉讼时效以专利授权日或专利权人得知或应当得知行为的较晚者为起算点。法律分析;《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