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父母的探视权,法律规定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与子女进行探望、交往等活动。离婚协议中可以约定探视权,如无协议则由法院判决。若一方不履行探视义务,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但不能对子女进行强制措施,需征得子女意见,尤其是对于10岁以上的子女。
法律分析
一、法律对探视权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对探视权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二、离婚协议探视权怎么约定
离婚协议探视权一般是由夫妻双方协议约定的,如果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探视权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
三、离婚探视权可以强制执行吗
离婚探视权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不履行探视义务的,有抚养权的一方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可以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子女已满10岁,法院会征求子女的意见,子女不同意的,不应当强制执行探望权。
拓展延伸
探视权的保障与限制:法律规定与实践解析
探视权是指被剥夺自由的个人或群体与外界保持联系、与亲人、朋友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权利。在法律规定中,探视权受到一定的保障与限制。根据相关法律,探视权的行使应当尊重被探视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监管机构的安全和秩序。法律规定了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具体要求,以确保探视的公平性和安全性。此外,实践中也需要对探视权进行具体解析,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在保障探视权的同时,也需要权衡其他相关权益,如安全、社会秩序等,以实现对探视权的合理平衡和保护。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离婚协议可以约定探视权,如协议不成,可由法院判决。离婚探视权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但需尊重子女意见。探视权的行使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公平和安全。保障探视权的同时,也需要权衡其他权益,实现合理平衡和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