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入职时应签劳动合同,先入职后签合同劳动关系从用工日起建立,先签合同再入职劳动关系同样从用工日起建立,工资应按实际用工日起计算发放。
法律分析
按入职算,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入职时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先入职后签合同,劳动者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如果先签合同再入职,劳动关系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工资应当按实际用工日起计算,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发放。
拓展延伸
工资支付方式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工资支付方式对劳动合同具有重要影响。劳动合同是雇佣关系的法律依据,规定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而工资支付方式则决定了雇员获得工资的方式和时间。不同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对劳动合同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如果采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工资,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支付方式,减少了现金支付的风险和麻烦。另一方面,如果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可能会增加雇主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劳动合同的纠纷。因此,雇主在选择工资支付方式时应考虑与劳动合同的一致性和合法性,以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和保护。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工资支付方式密切相关。无论是先签合同后入职,还是先入职后签合同,劳动关系都应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在确定工资支付方式时,应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计算和发放。工资支付方式的选择对雇主和雇员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应综合考虑合法性和双方权益的平衡。银行转账方式提供了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支付方式,而现金支付方式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和风险。请雇主慎重选择适合的工资支付方式,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