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理活动,但检察机关可以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下达《不起诉决定书》并撤销取保候审,或者向法院提起公诉,嫌疑人继续取保候审。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理活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者直接下达《不起诉决定书》,同时撤销取保候审;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嫌疑人继续取保候审。
拓展延伸
检察院如何进行取保候审案件的后续处理?
检察院在取保候审案件的后续处理中,通常会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检察院会对被取保候审人的行为进行调查和证据收集,以确保案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检察院会评估案件的严重性和证据的充分性,决定是否起诉被取保候审人。如果决定起诉,检察院将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参与庭审过程。如果决定不起诉,检察院会解除取保候审措施,释放被取保候审人。在整个过程中,检察院会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在取保候审案件的后续处理中,检察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和证据收集,确保案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评估案件严重性和证据充分性的基础上,检察院会决定是否起诉被取保候审人。如果起诉,他们将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并参与庭审过程。如果不起诉,他们会解除取保候审措施,释放被取保候审人。检察院始终遵守法律程序,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