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应用范围和标准,包括支付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门诊抢救医疗费用。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确定。参保居民就医实行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基本保额也是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1.6万元或2万元的最高支付限额。
法律分析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应用于支付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门诊抢救医疗费用。支付范围和标准遵循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
2、起付标准(也就是通常说的门槛费)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样,即三级980元、二级720元,一级540元。
3、就医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就医实行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院店合作和二级及其以下医疗机构确定为首诊医疗机构,将部分三级综合和转科医疗机构确定为定点转诊医疗机构,参保居民就医时应首先在定点首诊医疗机构就诊,因病情确需转诊转院治疗的,由定点首诊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证明,方可转入定点转诊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等病情相对稳定后,应转回定点首诊医院。(换句话说就是一但得病必须在指定的社区服务中心医院,或是指定的小医院看病,要这些小医院看不好了,才能由小医院出证明转到大医院看,等病情稍好,立马要转回来住。)
4、支付比例:基金支付比例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确定,一级(含社区乐山高基本保险试点会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为75%、60%、50%。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满2年后,可分别提高到80%、65%、55%。(换句话说就是住院越小的医院,报得越多些)
5、基本保额: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1.6万元。如果是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治疗)、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器官移直抗排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门诊大病”)患者,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可提高到每人2万元。
结语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应用于支付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门诊抢救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同。参保居民就医实行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参保居民就医时应首先在定点首诊医疗机构就诊。支付比例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确定,一级(含社区乐山高基本保险试点会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为75%、60%、50%。基本保额方面,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每年1.6万元,如果是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器官移直抗排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可提高到每人2万元。
法律依据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2021-01-15) 第四十九条 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等医疗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居民大病保险资金的使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通过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
国家多渠道筹集残疾人康复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慈善捐赠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工伤保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残疾人康复。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实施高于国家规定水平的残疾人康复保障措施。
残疾人保障法(2018-10-26) 第二十三条 残疾人教育应当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在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教育;
(二)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和在校年龄,可以有适度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