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人民不保护超过20年的权利,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保证债务的承担方式包括按份共同保证、一般保证、第三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对注册资金提供保证。在诉讼时,需严格遵守时效规定。
法律分析
一、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时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二、保证债务的承担方式包括哪些
1、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
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的,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3、第三人向债权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在履行了监督支付专款专用的义务后,不再承担责任。未尽监督义务造成资金流失的,应当对流失的资金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保证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的,债务人的实际投资与注册资金不符,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保证人在注册资金不足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承担责任的方式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的,但是需要建议大家注意,如果因此而发生一些纠纷的话,到人民进行诉讼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诉讼时效的规定。
结语
保证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民法典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从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保证债务的承担方式包括按份共同保证、一般保证、第三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专用、注册资金保证。在诉讼时需严格遵守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 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
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