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原则如下:
1、时效从属原则,即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或者中止的法律后果,其效力当然在于担保人;在诉讼中,债权人对担保人的诉讼时效不单独审查。只要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未完成,担保人将被列为共同被告,并责令其承担担保责任;
2、时效原则,即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或者中止的法律后果,其效力不当然在于担保人;在诉讼中,债权人对担保人的诉讼时效需要单独审查。时效届满的,不列为共同被告,也不列为共同被告,判决不承担担保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一、主债务诉讼时效怎么算
1、保证期间,除斥期间,一般为6个月;
计算方法,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计算),保证期间总的原则是,不能无的约束保证人的责任,因此保证期间规定的是6个月~2年内。
2、主合同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
3、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起算点,向来是有争议的。我国通说认为(司法考试范围内),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其实通过这句话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给解决了。
4、中止和中断的概念
简而言之,中止是客观的,而中断是主观引起的,即中断必须是积极的行为,如积极的起诉、仲裁、请求等。中止必须在诉讼时效结束前6个月提出,中断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二、主债权过了诉讼时效,违约金还能主张吗
根据民法典规定,主债务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人就丧失了胜诉权,债权人可以主张违约金,但债务人有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诉讼时效援引】人民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