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是否需要公证?答案是否定的。公证并不是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当事人私下签订协议后,在协议上按了手印,但没有办理公证的,并不影响协议的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签订合同的行为人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为双方真实意图的表达;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了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协议的具体内容、
法律分析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是否需要公证?答案是否定的。公证并不是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所以当事人私下签订协议后,在协议上按了手印,但没有办理公证的,并不影响协议的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
1.签订合同的行为人应该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内容为双方真实意图的表达。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协议书内容要有什么
1.协议各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协议的具体内容;
3.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4.违反协议约定的民事责任;
5.协议生效期限;
6.当事人落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三、协议书和合同书的区别是什么
协议书和合同书的区别是如下:
1.两者的特点不同。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有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不涉及违约责任。
2.两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协议书比合同应用范围广,项目往往比合同项目要大,内容不如合同具体。因此,协议书签订以后,往往还要分项签订一些专门合同。
3.两者订立的基础不同。
从其区别角度来说,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又是协议的具体化。
拓展延伸
协议公证是否必要,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虽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被视为必要的法律程序,但在其他地方则被认为是多余的或不必要的。
从法律角度来看,协议公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律程序,它可以在法律上证明协议的存在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协议公证是法律规定的必须程序,例如房屋出售协议、商业合同等。如果没有进行协议公证,这些协议将可能被视为无效,并且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协议公证可能被视为多余或不必要的。例如,在一些简单的协议中,当事人可能不需要公证来证明协议的存在和内容。此外,一些协议可能已经在法律文件中明确规定,因此协议公证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综上所述,协议公证是否必要取决于具体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协议公证可能非常重要,而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并非必要的。
法律依据
公证法(2017-09-01) 第二十五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公证,应当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涉及不动产的委托、声明、赠与、遗嘱的公证,可以适用前款规定。
公证法(2017-09-01) 第二十六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公证,但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应当由本人办理公证的除外。
公证法(2017-09-01) 第十一条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