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管辖原则是“原告就被告”。被告所在地即为案件管辖地。当事人所在地包括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前者是户籍所在地或法人主要办事地,后者是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地除外。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不允许异地起诉,须遵循“原告就被告”的一般管辖原则。即被告在哪个辖区,案件就由哪个管辖。当事人所在地,既包括当事人住所地,也包括当事人经常居住地。住所地,对于公民来说是指该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说是指该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拓展延伸
异地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和程序要求
异地民事诉讼涉及到管辖权和程序要求的问题。在异地进行民事诉讼时,首先需要确定哪个具有管辖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情况下,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具有管辖权。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选择其他具有特定管辖权的。同时,异地民事诉讼还需要遵守特定的程序要求,包括起诉状的提交、送达方式、证据的收集和呈递等。当事人需要详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遵守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异地民事诉讼中,正确理解管辖权和程序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在异地民事诉讼中,正确理解管辖权和程序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不允许异地起诉,须遵循原告就被告的一般管辖原则。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选择其他具有特定管辖权的。同时,异地民事诉讼还需要遵守特定的程序要求,包括起诉状的提交、送达方式、证据的收集和呈递等。当事人需要详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遵守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中级人民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确定由中级人民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