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为15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分析
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多久?
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是15天的时间,《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例如:甲在甲公司每周一、三、五上午各工作四小时,每周十二小时,为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由于甲与公司并未对劳动报酬的支付时间作出约定,因此公司可以以不超过十五日为一个支付周期,但是不得按月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用人单位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并报部备案。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以下因素: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单位应缴纳的基本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当地政府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未包含个人缴纳费因素的,还应考虑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国家的用工的形式并不仅仅只有全日制用工的这样一种方式,还包括非全日制用工这样的方式的话,它是比较灵活的,对于劳动者来说时间方面比较宽裕,而对于用人单位这方面的话,支付报酬应当以15天为界限。
结语
非全日制用工报酬结算周期一般为15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报酬。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天。此外,用人单位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的灵活性使劳动者在时间上更加自由,而用人单位需要在15天内支付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