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利转贷是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牟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放高利贷行为本身不违法,但若出现问题会追究法律责任。高利贷不超过银行4倍利率则不算违法。
法律分析
放高利贷的行为本身不触犯刑法不会坐牢,只有进行高利转贷的行为才属于犯罪行为。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高利贷行为放贷的资金一般都是自有资金,高利转贷谋利行为只能是套取国家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从这方面来看高利转贷谋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是大于高利贷行为的补充但是就普通放高利贷不违法,但是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在放高利贷过程中出现问题会追究其法律责任。不超过银行4倍就不算高利贷。
拓展延伸
高利贷罪刑责与法律规定
高利贷罪是指以高额利息借贷,侵害借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利贷罪属于经济犯罪,其刑责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第286条规定,放高利贷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刑期的确定需考虑多个因素,如借款金额、利率水平、违法行为持续时间等。同时,我国法律也规定了对放高利贷行为的打击力度,如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加强监管等。为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同时呼吁借贷双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高利转贷行为属于犯罪行为,而普通放高利贷不违法但会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为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同时呼吁借贷双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二章 基金行业协会 第一百一十一条 基金行业协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行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
(三)制定和实施行业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及其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自律规则和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四)制定行业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考试、资质管理和业务培训;
(五)提供会员服务,组织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创新,开展行业宣传和投资人教育活动;
(六)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发生的基金业务纠纷进行调解;
(七)依法办理非公开募集基金的登记、备案;
(八)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修正):第四章 业务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债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