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为什么永远达不到绝对零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26 19:10:28
文档

为什么永远达不到绝对零度?

是否存在绝对零度,我们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低温,这个问题激发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了对绝对零度的探索。在19世纪20年代,法拉第首次发现,在极低的温度下,给予某种气体足够大的压力,可以使其液化。这些液态气体后来成为优秀的冷却剂,因为当它们在减压下蒸发成气体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进一步下降。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学家们获得了摄氏零下110度的低温,使当时已知的许多气体液化或固化。然而,即使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某些气体如氢、氧、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氦等仍无法液化,因此被称作“永久气体”。这些气体之所以不能液化,是因为每种气体都有一定的临界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压力多大,气体都不会液化。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间吸引力不同
推荐度:
导读是否存在绝对零度,我们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低温,这个问题激发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了对绝对零度的探索。在19世纪20年代,法拉第首次发现,在极低的温度下,给予某种气体足够大的压力,可以使其液化。这些液态气体后来成为优秀的冷却剂,因为当它们在减压下蒸发成气体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进一步下降。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学家们获得了摄氏零下110度的低温,使当时已知的许多气体液化或固化。然而,即使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某些气体如氢、氧、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氦等仍无法液化,因此被称作“永久气体”。这些气体之所以不能液化,是因为每种气体都有一定的临界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压力多大,气体都不会液化。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间吸引力不同


在地球的极端南方,南极大陆记录了最低的温度,曾经降至摄氏零下88.3度,这个温度比月球上的温度还要低。在背离太阳的一侧,温度可降至摄氏零下183度,而在离我们太阳系最远的冥王星上,温度估计低至摄氏零下240度以下。科学家们推测,宇宙中的超冷区域温度大约为摄氏零下273度,这是物质分子平均内能降至零的理论极限,此时热运动完全停止。所有气体的压强(在体积固定时)或体积(在压强固定时)都将消失。这个温度被认为是物质系统能量达到最小的状态,因此,摄氏零下273.16度(精确值)被定义为绝对零度。
是否存在绝对零度,我们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低温,这个问题激发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了对绝对零度的探索。在19世纪20年代,法拉第首次发现,在极低的温度下,给予某种气体足够大的压力,可以使其液化。这些液态气体后来成为优秀的冷却剂,因为当它们在减压下蒸发成气体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进一步下降。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学家们获得了摄氏零下110度的低温,使当时已知的许多气体液化或固化。然而,即使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某些气体如氢、氧、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氦等仍无法液化,因此被称作“永久气体”。这些气体之所以不能液化,是因为每种气体都有一定的临界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压力多大,气体都不会液化。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间吸引力不同。永久气体之所以不能液化,正是因为分子间的吸引力非常小,不易液化。要液化这些气体,必须达到更低的温度。
一个世纪前,德国科学家林德等人采用压缩-绝热膨胀法和抽除液面蒸气法,成功液化了氧气和氮气,并创造了摄氏零下225度的低温记录。1898年,苏格兰化学家杜瓦依据相同的原理,在摄氏零下253度液化了氢气,并在一年后利用抽除液面蒸气法获得了摄氏零下261度和263度的低温。荷兰物理学家翁内斯在1908年终于将最顽固的氦气液化,并在液化过程中发现了物质在超低温下的奇异性质,如超导现象和超流现象,这些发现激励科学家继续向绝对零度迈进。
1925年,荷兰物理学家德拜发明了一种新方法——绝热去磁法来获得超低温。该方法涉及将顺磁物质放置在液氦上并施加强磁场,使分子按磁场方向排列并放出热量,该热量被液氦带走。当磁场突然移除时,分子恢复无序状态并消耗热量,导致液氦温度进一步下降。美国化学家吉奥克改进了这种方法,并在1957年创造了0.00002K的低温新纪录。后来,德国物理学家伦敦发明了氦3和氦4淡化致冷技术——余核吸附致冷法。通过这一系列降温新技术,人们已经获得了0.0000001K的最低温度,距离绝对零度仅剩千万分之一度。尽管如此,德国物理学家斯脱指出,用有限的方法将物体冷却至绝对零度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未因此放缓向绝对零度进军的步伐。

文档

为什么永远达不到绝对零度?

是否存在绝对零度,我们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低温,这个问题激发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他们开始了对绝对零度的探索。在19世纪20年代,法拉第首次发现,在极低的温度下,给予某种气体足够大的压力,可以使其液化。这些液态气体后来成为优秀的冷却剂,因为当它们在减压下蒸发成气体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进一步下降。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学家们获得了摄氏零下110度的低温,使当时已知的许多气体液化或固化。然而,即使在这样低的温度下,某些气体如氢、氧、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氦等仍无法液化,因此被称作“永久气体”。这些气体之所以不能液化,是因为每种气体都有一定的临界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无论压力多大,气体都不会液化。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间吸引力不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