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零度是如何算出来的?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技术手段,创造了仅仅比绝对零度高0.5纳开尔文的温度纪录。这个纪录是在实验室内利用磁阱技术实现铯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的实验过程中创造的。之前的纪录是比绝对零度高3纳开。这个科研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绝对零度并非真正的“绝对地”零度,而是一个通过复杂测算得出的理论值。要实现物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需要达到极低的温度,并且还要求原子体系处于气态。实现这一状态的主要技术是镭射(激光)冷却和蒸发冷却。
此外,真空零点能在绝对零度下依然存在,这是量子真空中所蕴藏的巨大本底能量。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知,而这是违反测不准原理的。
总之,绝对零度是一个通过实验和技术手段得出的极端低温纪录,对于精确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造更为精确的原子钟和更为精确地测定重力等。同时,真空零点能的研究也为我们揭示了量子真空这一最初始状态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