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汉字部首中,"王"字旁常被误称为"王字旁",实则这是一个误解。
2. 这个部首应当被称作"斜玉旁"。
3. 观察一些带有"王"旁的字,如"琢"、"琢"等,可以明显看出它们与玉石相关,而非与权力相关。
4. "王"旁被误认为是"王字旁"的原因,部分是因为现代汉字中"王"与"玉"的区别仅在于一点。
5. 然而,如果了解"玉"字和"王"字的原始形态,就不会有这样的混淆了。
6. 在古代,"玉"字和"王"字的书写都是三横一竖,没有区别。
7. 不同之处在于:"玉"字的三横均匀分布,长度相同;而"王"字的中间一横较短,且位置偏上。
8. 要理解"玉"字和"王"字的区别,最好先解释一下"三"字。
9. 在《说文解字》中,"三"被解释为:"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
10. 这一理解有助于把握"玉"字和"王"字的原始含义。
11. 《说文解字》对"玉"的解释是:"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
12. 王阳明加注:"三画均正如贯,玉也。"
13. 下面是一系列带有"玉"旁的字。
14. 《说文解字》对"王"的解释是:"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中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谓王。’凡王之属皆从王。"
15. 王阳明加注:"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16. 下面只有"闰"、"皇"两个字。
17. 由此可见,"玉"字和"王"字都与天、地、人有关,"玉"字体现的是其正和贯通的象征,"王"字则体现的是接近天的人。
18. 这样理解后,再看那些带有"王"旁的字,就能清楚地明白了。
19. 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为了避免简化汉字时的混淆,所有带有"闷首王"旁的字都被归入"王"部。
20. 而"玉"部郑罩兆下只剩下"玺"、"璧"、"璺"等少数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