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别人不喜欢你时,你该如何应对?答案是:坚持自己的道路,让那些不喜欢你的人说去吧!
曾以为这句话太过于冷漠,甚至带有些许玩笑的成分,但后来发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一些看似简单的哲理,背后却蕴含深意。这些平凡的话语仿佛包含了世间的智慧,就像市井之中可能住着一位高人,将生活中的感悟转化为日常琐事,一杯茶、一本书、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成为哲学的载体,启发我们,引领我们,帮助我们领悟世界的本质,这或许是所谓的“小事中见智慧”。
我们常常被人性所困扰,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其中,原本设定好的计划,一件小事就可能让我们回到起点。比如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不怒不躁,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遇到事情要冷静,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乐观,但真正遇到事情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始咒骂。比如,在驾车行驶时,一辆车突然从旁窜出,你可能会感到恐慌,此时你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吗?开车的人可能很少能做到。路怒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常态,因为有些人会用你最无法接受的方式挑战你的耐心,尤其是那些拿生命开玩笑的人,这是我最无法忍受的。
人性是我们潜意识的体现,是我们不需要思考就能正常生活的机制。我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确实有一定道理。身体可以改变,行为可以改变,但习惯和人性不容易改变。人性的弱点也很突出,但这里的弱点并不全是对我们无益的,如果善加利用,弱点也能成为优秀的品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弱与强、好与不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的立场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认知又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看法又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感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就像自由,没有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你可以选择忽视,做自己;你也可以倾听,反思自己。如果真的所有人都不喜欢你,那可能就是你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意见无法压倒众人的评价。真理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这些人也需要得到认同,不可能孤军奋战。人是社会性动物,脱离群体,人就不具备社会属性,就像笼子里的鸟,孤独地歌唱,却得不到外界的真实反馈,这时爱自己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所做的改变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在环境中展现自我价值。闭门造车的结果只会是误入歧途,远离现实。你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世俗的历练,有开悟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深山老林,不与外界接触,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也写不出什么禅机、人生哲理,因为缺乏实践,没有社会阅历,一切想法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立足,也无法改变什么。
喜欢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灵共鸣的触动,可遇不可求。敞开心扉,放大你的频率,拓宽你的心胸,提升你的认知,常怀感恩之心,这样的你,足以被世人接受。爱你的是大众,偏爱你的是小众,不爱你的人只是少数。当你拥有一片森林时,一棵树的兴衰不会影响你的绿意,不会影响你的作用。当你足够富足时,一切小事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你的心会更加沉稳,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