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字共有13画,笔画顺序为: 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1、跳〈动〉(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同本义跳,…一曰跃也。——《说文》特跳此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跳往助之。——《列子·汤问》狂生跳掷叫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
2、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3、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而顿足);跳索(杂技中的一种绳技);跳鳞(跳出水面的鱼);跳踯(上下跳跃)越过障碍 [skip over]。如:跳墙;跳过篱笆;跳读(跳越章节读书);跳墙蓦圈(指偷盗的行为);跳门限(另换门庭);跳河(越过河;投河)。
4、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move up and down;beat;twitch]。如:心跳;眼皮跳;跳跃(跳动);跳踉(跳跃;跳动);跳峦(喻指起伏的山峦);跳萧(扑腾,跳动)。
5、如:跳显(显露;显示);跳浪(冲动,激动);跳蹙(形容水势汹涌奔腾);跳波(翻腾的波浪);跳沫(飞沫);跳花(溅起来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头)。
跳绳介绍
1、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这种游戏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
2、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