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的界定及常见行为,侵权行为需满足四个条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使用、损害权益、存在因果关系。常见侵权行为包括未经授权使用商标、伪造商标、变相利用知识产权等。侵权者不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者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一、知识产权侵权如何界定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认定条件如下:
1.侵犯了他人按照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享有的知识产权;
2.未经权利人的许可,擅自使用了他享有的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4.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二、侵犯知识产权的常见行为有哪些
1.未经授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2.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
3.变相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4.未经授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
5.为侵权行为提供场所、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
6.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权行为。
三、知识产权侵权后坐牢还要赔偿吗
需要赔偿,刑事处罚不影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结语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界定条件包括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侵犯知识产权的常见行为包括未经授权使用商标、伪造商标标识、变相利用、未经授权使用名称等。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处罚不影响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